你或许惊叹这里沙漠浩瀚,却未察觉它以“公园城市”为蓝图,催生41.3%的蓬勃绿地;
你或许听闻这里经济“高歌猛进”,却未发现它以“无废城市”为标杆,深植减污降碳基因;
你或许只记得这里“羊煤土气”,却忽略它以“绿色能源”驱动,让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驰骋出智能低碳新风尚。
鄂尔多斯,这座曾被沙漠环绕的城市,如今破茧成蝶,正以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为笔绘就绿色转型可持续发展、经济生态共荣的新画卷。
“风起明沙到处流、沙压房子人搬走”,曾是康巴什区的真实写照。励精图治二十载,这座从荒漠崛起的城市,如今以“国家4A级旅游区”惊艳亮相。
乌兰木伦、阿布亥川、吉劳庆川3条河流环抱康城,各类公园星罗棋布,绿道串联其间,抬头是清新的蓝,环顾是宜人的绿,一座北方“公园城市”跃然眼前。
在康巴什区生活9年的牙买加教师大卫由衷赞BWIN叹:“这里漂亮、典雅,夏天空气舒适,适合旅行。”曾经的“不毛之地”,蜕变为绿化覆盖率42.65%、人均公园绿地92.37平方米的“人间绿洲”,这正是鄂尔多斯推进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缩影。
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。鄂尔多斯坚定不移践行人民城市理念,作为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,紧扣“荒漠化防治与绿色发展”主题,实施五大行动,印发《关于加快建设生态宜居公园城市的意见》,出台系列专项规划。2024年,精心打造22个“口袋公园”与小微绿地,新建改造绿道53公里,增绿100万平方米。如今鄂尔多斯绿意浸染:森林覆盖率达27.3%,植被覆盖度超70%,城市建成区绿地率41.3%,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居全国前列,空气质量优良率逾90%。这座崛起于黄河“几字弯”的绿色活力之城,正呈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貌,绽放美丽“暖城”魅力。
“坚持把绿色低碳发展作为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治本之策。”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为鄂尔多斯的绿色低碳转型指明了方向。
作为“煤都”,鄂尔多斯富于煤、兴于煤,却未囿于煤。近年来,积极探索固体废物源头减量与资源化利用新路径,大力推进“无废城市”建设,跑出绿色转型加速度。
一块“工业废料”赋予科技魔力后身价能翻百倍?带着疑问,走进准格尔旗内蒙古御华新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,灰扑扑的煤矸石经过加工,摇身变为洁白的高档耐火材料莫来石。“过去一吨煤矸石仅值几十元,如今加工后能卖3000元,科技让‘废料’变‘黄金’。”该公司总经理赵生荣介绍,该项目年产值超5000万元。
在鄂尔多斯,像这样的固废综合利用项目遍地开花。自2022年入选国家“无废城市”建设名单以来,鄂尔多斯立足资源型城市特点,建立“4+11”制度体系,制定“无废细胞”方案。构建数据库、制定标准、研发气化渣利用技术,建成智慧平台实现1090家产废企业闭环管理。同时,探索“固废产业基金”,打造大型绿色建筑陶瓷基地,创新“矿山固废处置+生态修复+现代农牧业”的“无废矿山”模式,实现生态与经济双赢。
无人驾驶公交安全载客,无人驾驶配送车解决“最后一公里”,无人驾驶售卖车便捷服务景区……在康巴什区,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自动驾驶应用场景正重塑鄂尔多斯人的生活。
作为西北唯一同时获批国家智能交通与“车路云一体化”双试点的城市,鄂尔多斯依托绿电优势,于2023年2月发布《鄂尔多斯市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应用实施方案》,构建以康巴什示范区为核心、“1+N”场景支撑的产业布局,打造国内首个“三车三网、三大场景”同步示范、应用、见效的特色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区。
目前,全市建成“一朵云”网联云控平台,实现车路网云图融合。康巴什区及矿区已投放:无人驾驶公交9辆服务4.5万人次,无人驾驶出租车3辆服务1.8万人次,无人驾驶配送车15辆完成45万单,无人驾驶售卖车4辆创收16.4万元,无人驾驶清扫车5辆作业64.5万平方米。干线物流领域,全球首个“卡尔领航”自动驾驶编队实现“一拖多”,人力成本降80%BWIN。302台智能重卡完成1830万公里测试,运力破2亿吨公里。“鄂尔多斯万利陆港—包头河西陆港”智能重卡专线开通,构建跨区域智慧物流BWIN网络,以绿电驱动零碳足迹,为广袤疆域注入澎湃绿能。
鄂尔多斯的绿色低碳实践不止于此,农药包装废弃物无害化处理、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等农业废弃物转化为绿色循环产业的生动典范,勾勒出创新引领乡村可持续发展的坚实图景。
新征程上,鄂尔多斯将继续在荒漠化防治与绿色发展的前沿阵地,以更务实的举措筑牢生态屏障、壮大绿色动能,以更坚定的步伐推进减污降碳协同增效,让科技赋能的每一缕低碳脉动,持续奏响城乡区域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强音。